217063人加入学习
(6人评价)
2021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精讲课
价格 ¥ 1280.00
该课程属于 2021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实操强化拓展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社会影响

从众

群体压力引起,可能是理性选择、可能是不自觉

意义:社会性,形成社会共同规范

类型:真从众、权益从众、反从众(表面形式上与从众行为相反)

主观原因:

寻求行为参照、群体成员的一致性、群体凝聚力

社会促进与社会倦怠

社会促进(别人在,个人绩效提升)

社会干扰

[展开全文]

正式沟通:信息双向

非正式沟通:信息单项(EG 小道消息)

身体语言沟通:

冻结反应、逃跑反应、战斗反应、亲合反应

人际关系:心理联系(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

 

人际关系原则与理论:

自我暴露4个层次

兴趣爱好--社会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人际关系--隐私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相--交换性--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

包容、支配、情感*主动、被动--6种人际关系趋向

[展开全文]

心理咨询任务:

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所处的环境

学会面对现实、应对现实

觉察和改变不合理认知

学会理解他人

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展开全文]
张晓宇 · 2021-08-16 · 61、第六章 第一节 概述1 0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一、态度的概述: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和稳定的反应倾向

态度=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三者协调一致,若不一致,情感成分会占主导地位

态度与行为,有时候不一致

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行为还受情境、认知、过去经验的营销

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观是抽象的,态度是具象的

价值观更稳定,对行为的影响更直接

态度取决于价值,客观价值很重要,但主观价值更重要

态度的功能:

自我防御、个人价值表现、认知

态度的形成:

依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二、态度转变

1、影响因素:

传递着(威信、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吸引力)

信息(提供方式-面聊、权威人物-信息差异、引起适度的畏惧心-信息的价值倾向性)

接收者(原有态度与信念特点、人格因素、个体心理倾向)

情境(预先警告、分散注意力、重复频率-倒U型)

2、理论:

海德-平衡理论: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影响,费力最小原则,尽可能少的转变情感因股市,而维持态度平衡

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个体关于自我、环境、态度对象的认知,彼此是协调还是失调

四种矛盾(逻辑矛盾、文化矛盾)

社会交换论

 

三、态度的测量

行为反应测量

[展开全文]

社会知觉(个人+人际)

影响因素:经验图示、动机与兴趣、情绪

 

印象形成与管理:

印象形成中的集中效应: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

加法模式 、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

印象管理:

正确理解情境、理解他人。自我

常用的印象管理模式: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归因

控制点理论--罗特

内控者、外控者,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人数结果

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

折扣原则

协变原则

影响归因的因素:

社会视角、自我保护的倾向、观察位置、时间因素

[展开全文]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至善原则

弗洛伊德-荣格(集体无意识)

[展开全文]
牛亚利 · 2021-08-15 · 13、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3 0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1、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社会化是终生行为

2、内容:

知识技能、社会规则、生活目标与希望、社会角色

3、基本条件:

较长的生活依附期、较好的遗传素质

4、主要载体

家庭、学校、大众媒体、参照群体

5、社会化类型

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6、社会角色

分类:

先赋角色-成就角色、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功利性角色-表现型角色、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

角色扮演的阶段:

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角色失调的类型:

角色冲突(不认同)、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7、自我

定义:我觉得我是谁,对自己的认知

镜我:我认为别人是如何看我的

结构:

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解决期待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8、身份

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展开全文]

社会交换论

1、人与人的互动是价值交换

2、5个基本观点

成功命题--奖励重复行为

刺激命题--相同刺激相同反应

价值命题--创造价值

剥夺-满足命题--边际效益递减

侵犯-赞同命题--行为得到与预期不同的结果

 

符号互动论

行为背后的意义、符号

 

精神分析论

1、佛洛依德经典精神分析论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动力、本能、跳过觉察)--力比多(欲力 生本能(核心性本能) 死本能)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至善原则

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强调集体无意识

心理治疗是人格发展

3、新精神分析

强调社会

 

 

 

[展开全文]
陈旭卉 · 2021-08-13 · 13、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3 0

发展

哲学思辨阶段

人性善

经验描述阶段

实证分析阶段(定量,准确性,转向应用)、

 

原则

价值中立

系统性

伦理

 

常见理论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 不断习得的过程,学习机制 两项 强化 模仿)

 

[展开全文]
陈旭卉 · 2021-08-13 · 12、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2 0

社会心理学

侧重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预测行为

侧重社会学,以群体心理学为基础,描述行为

 

勒温 行为=f(个人,环境)

[展开全文]
陈旭卉 · 2021-08-13 · 11、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1 0

液体能力 挥发

晶体能力 凝聚

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

遗传与环境正比,正交互作用

 

人格=气质(先天风格)+性格(后天养成)

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功能性 自然与社会

[展开全文]

语言是一个线形的过程

托马斯和切斯根据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性等表现划分婴儿气质。

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的影响作用:拟合优化模式

人有很多东西是在模仿中习得的

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

[展开全文]

发展心理学研究任务概括为:what when whay

[展开全文]

依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展开全文]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目录
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
第二单元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维度
第三单元情和情感的种类
第四单元意志

第一单元情给和情感概述
情绪( emotion)情感( 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表情、动作

情绪、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情绪具有情境性、短暂性,一旦这一情境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体验就消失或改变;
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持久性,一经产生就比较稳定,一般不受情境左右。如友谊并不因朋友是否在眼前而改变。

情绪具有冲动性,其与理性成反比关系。而情感却往往具有理性价值,它可以指导和调整我们的行为。
情绪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悔恨时捶胸顿足,偾怒时暴跳如雷,而情感更加内隐,而不是外显,其更容易从细节处流露出来,而跟表情没有必然关系。

莹惜:
联系
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联系的
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通过情绪反应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支配情绪表现。

莹惜: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积极情绪是人际能力的重要因素,因为传递积极信息,包括对他人的积极认知。
持续的消极情绪是在给人提供信号,潜意识内心深处并不开心,需要面对和处理。

莹惜: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驱动人的行为,是人的动机系统。
如脂肪肝母亲,为了给孩子捐肝,持续暴走,终于肝脏恢复健康。
兴趣推动求知欲,推动认知行为。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莹惜:
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积极情绪使人注意积极信息,让人更具有亲社会性,更容易发出积极行为;消极情绪则反之。

莹惜:
第二单元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维度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是正负抵消、成对出现的。
有高点就有低点、有开心就有不开心,有紧张就有轻松、有激情就有平静,等。
人的情绪不是直线的,而是正弦曲线的。

莹惜:
二、情绪的种类
从情绪的状态(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分
心境: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莹惜:
1、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特点
(1)从发生强度和激动性上看,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的情绪体验,它的发生有时人们根本觉察不到。
(2)从延续时间上看,心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结体验,少则几天、几周,多则数月、数年。
(3)从影响范围来看,心境是一种具有非定向性、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即心境不指向某一特定事物,而是使人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染上了某种情绪色彩。

莹惜:
2、激情
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爆怒。
特点
(1)爆发性。激情的发生过程十分迅猛,大量的心理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喷发而出,有如火山爆发,强度极大。
2)冲动性。常出现“意识狭容现象”(即个体在激情状态下,认知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此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容易失控)。
(3)持续时间短。冲动一过,事过境迁,激情也就弱化或消失了

(4)明确的指向性。激情通常由特定对象引起,如意外的成功会引起狂喜,理想的破灭可导致绝望。

(5)明显外部表现。如愤怒时垂胸顿足,狂喜时手舞足蹈

[展开全文]

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
需要的种类
自然需要、社会需要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是一种“缺乏感”
需要达到一定强度,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就会形成动机。
它是推动行为的内部条件。
诱因,是推动行为的外部条件。
动机,是个体朝向某一目标,维持这种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

生理动机、社会动机
生理动机,跟个体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动机,也称为内驱力。如,饮食、休息、性欲,等。
社会动机,跟人类社会文化需要有关的动机。如,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等。

兴趣、爱好,都属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所以属于社会性动机。

动机的分类: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

动机的分类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个体的内在需要
如,出于好奇心而学习
外在动机:外部环境的影响
如,出于老师的奖励而学习

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从高到低)
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归属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展开全文]

保持时间

瞬时记忆:图像0.25秒~1秒、声像2~4秒

短时记忆:一分钟以内

长时记忆:一分钟到无限

再认:再次认出来

再现:不需要外部出现,脑子里也能呈现

[展开全文]
黄静2 · 2021-08-10 · 04、第一章 第四节 记忆 0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需要、动机;能力;人格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心理学发展简史: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独立。

[展开全文]
吴丹萍 · 2021-08-08 · 01、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1 0

区分于常态心理学的部分

[展开全文]

皮亚杰通过“三山实验”发现:幼儿在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缺乏观点采择能力,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而是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这被称为自我中心现象。
 

认知学派理论着重游戏与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关系。强调游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游戏练习并巩固已习得的各种能力;游戏促进认知发展;游戏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展开全文]
甘祥 · 2021-08-05 · 第三章 幼儿期 0

授课教师

心理咨询师 大咖讲师

课程特色

视频(66)
PPT(21)
下载资料(20)
作业(56)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