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900人加入学习
(6人评价)
2021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精讲课
价格 ¥ 1280.00
该课程属于 2021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实操强化拓展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人际关系的特点: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

 

[展开全文]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选择性)

集中性(维持性)

 

无意注意(无意识注意,不随意识而注意)

客观:刺激强度

主观:个体需要,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形成习惯)

[展开全文]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思维的操作过程: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语言:交流工具

言语:动作

表达性失语症:布洛卡区受伤,能听能写,但说话迟钝费力

接受性失语症:听觉正常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理解字词

失读症:能看到字,但不理解意思

失写症:不能洗写字绘画

[展开全文]

遗忘:不能回忆,不能再认,发生错误的过程

 

[展开全文]
王水昊 · 2021-09-22 · 04、第一章 第四节 记忆 0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879年,冯特,创立第一个心里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和独立。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展开全文]
王水昊 · 2021-09-22 · 01、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1 0

变态心理学

区分于常态心理学的部分




幻觉是精神分裂的一种特征

 

[展开全文]

发展心理学 是一条线性的过程

 

[展开全文]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形象思维

常规性思维
创造思维

 

[展开全文]

形象记忆

情境记忆

语义记忆

情绪记忆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记忆 保持 在线播放【再认】

遗忘的规律 爱宾浩斯 遗忘曲线

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 负加速的形态

遗忘的原因
痕迹衰退
干扰说
同化说
动机说
提取失败说

 

[展开全文]
许心悦 · 2021-09-20 · 04、第一章 第四节 记忆 0

感觉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个别属性

感觉是人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的初级来源

感觉是一切高级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受性 等于 感觉能力

痛觉 生理 情绪 社会情境

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展开全文]

梦有4个阶段

意识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

[展开全文]
罗伟鑫 · 2021-09-17 · 第一章 意识 0

1.短时记忆是以听觉编码为主要编码形式的记忆系统。

2.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3.遗忘的原因有衰退与干扰。正常情况下是指没有干扰的情况,所以选择衰退。

4.遗忘的原因:1、自然的衰退;2、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展开全文]
罗伟鑫 · 2021-09-17 · 第一章 遗忘 0

1.系列开头和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

2.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个单位。

3.语义是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4.瞬时记忆记的是事物的形象。感觉后像是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展开全文]
罗伟鑫 · 2021-09-17 · 第一章 记忆 0

适应包括了同化与顺应这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当有新的事物和刺激出现时,个体先用同化原则使新事物与旧图式发生联系,使新的信息被吸收到已有的图式之中;同时再用顺应原则把旧图式加以改变,从而使之与新的环境与刺激相适应,并最终形成新图式。

二因素论主要观点:第一,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二,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第三,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展开全文]
何焕 · 2021-09-16 · 第三章 概述 0

任何态度的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这种差异适中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

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它的理论依据是,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外在生理体征和外在行为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的身体距离、生理指标等来测他的内在态度。

 

[展开全文]
何焕 · 2021-09-15 · 第二章 态度 0

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展开全文]
何焕 · 2021-09-15 · 第二章 社交情绪 0

社会角色和群体会影响个体的侵犯性。社会对某种社会角色比较容忍,侵犯行为就比较容易发生;群体活动时,导致个体去个性化,个体侵犯性倾向于增加。

[展开全文]
何焕 · 2021-09-15 · 第二章 社会动机 0

授课教师

心理咨询师 大咖讲师

课程特色

视频(66)
PPT(21)
下载资料(20)
作业(56)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