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936人加入学习
(6人评价)
2021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精讲课
价格 ¥ 1280.00
该课程属于 2021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实操就业三证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重点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3-01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五节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生理发育加速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3-01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四节童年期的发展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单元自我意识的发展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3-01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幼儿的认知发展

 

第四单元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3-01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情绪情感

有情绪、情感不变,我和我妈的情感

区别

情绪:1、冲动性,与理性成反比关系

2、

情感:理性价值,可指导很调整行为

2、

情绪离不开情感:反应、支配

功能

信号功能

具有传递信号,沟通思想功能

适应功能:多观察细微表情

动机功能:人的动机系统

如脂肪肝母亲暴走、

适度情绪兴奋提升工作效率

心理工作的组织者

特点

 

基本情绪

快乐、悲哀、恐惧、悲哀

情绪种类

从情绪状态分:

心境:微弱、平静而持久,——微弱有时体会不到

激情:强烈爆发——爆发、冲动(行为容易失控)时间短、范进中举

应激Stress-出现意外或危险时的高度紧张——产生原因和自我应付能力有关,有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

美感

理智感: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好奇心、满足感

意志品质

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展开全文]
段咏梅 · 2021-03-01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需要与动机 

低层次的需要,缺失性需要

 

[展开全文]
段咏梅 · 2021-03-01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客观性-还原问题本来的样子,科学的方法、步骤

重要——中立的态度,不做评价,帮助、陪伴,了解解决问题,不给非常具体建议,只要能够认识,自己就能找到办法

大胆假设、小心谨慎

系统性-多因素综合作用

发展性、实用性

1.观察法

不能随意干扰被观测者的行为和活动

定量分析,如记录行为持续的时间、行为出现的次数等

2.调查法-就某一问题,书面或口头的形式

访谈法、问卷法-如心理测试

3.测验法-标准化测验,本土化转化(编一个量表,经过标准化过程的测量工具)

4.实验法:科学性最强的一种方法

因果关系因A到B,严格控制条件下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相关关系(家+学校)

【美】“割裂脑实验”

右利手——左半球言语功能、右半球形象思维和空间知觉

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

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分4个叶

内分泌系统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意识和行为是反射

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无条件发射

条件发射-通过被动学习,如先给铃声后给肉骨

操作条件发射头-主动做出动作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条件反射的抑制、

扩散和集中

 

[展开全文]
段咏梅 · 2021-02-26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yd119.cn段咏梅

考点

知情意

人的心理本质

人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心理学发展简史

德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莱比锡特大学 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构造学派

机能主义  杜威   实用主义

行为主义  华生  刺激-反应

格式塔学派  完形  整体>局部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潜意思(心理动力)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人本主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认知学派  

[展开全文]
段咏梅 · 2021-02-26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出生到三岁是婴儿期

新生儿出生到一个月

 

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3-01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四单元

以下是重点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2-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三单元离婚

包含亲密需要的满足

能缓和问题

社会支持

 

①情感,无条件接纳

②社会规则,人格培养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2-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原则:

客观——还原问题本来的样子(科学的方法、步骤、中立的态度)

系统——心理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发展——心理问题是存在变化性、发展性的

实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

 

[展开全文]
王秋容 · 2021-02-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

 

异性魅力

 

内容是多元的,核心是对异性魅力的知觉

 

多巴胺,want【激情爱】

伙伴爱【内啡肽:内心得到满足的感觉,母性,父性】

浪漫=诗和远方

 

 

价值权衡,门当户对有时候是说的价值观

值=理性的行为

 

看不起,价值权衡的及时止损

波浪状态,非直线,激情和浪漫是可再生的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2-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七节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第一单元从众

从众,再是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要么是模仿要么是发明

自证预言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2-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

重点

 

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单元身体语言沟通

人的60%-65%信息传递属于身体语言沟通

大脑边缘系统,最诚实的大脑

冻结反应

逃跑反应

战斗反应

亲和反应

 

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个体性

直接性

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

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支配、情感。

人际需要,决定了其与社会情境的联系,影响心理健康。

【无条件接纳】

 

 

第四单元人际吸引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①熟悉与邻近

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呈倒U型曲线

②相似与互补

相似:

信念、价值观与人格

兴趣、爱好

社会背景、地位

年龄、经验

最重要的是,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性。

【信息解读】

③外貌

外表能产生光环效应

 

④才能

才能可以产生吸引力,

也可能被人理解为威胁,

适当犯点小错,反而增加魅力。

 

最最重要

 

第五单元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的形式

合作:为达到某种目的,互相配合的行为。

目标一致

共识与规范

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竞争: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

目标稀缺,双方共同争夺

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输一赢),也可能双赢。

是理性过程,按照规范。

人际中,双赢是最好的。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2-24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五节态度形成与转变

NO.1态度概述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和稳定的反应倾向。

内在性

对象性

稳定性

态度的三成分-ABC模型

情感成分(affection)

认知成分(cognition)

行为倾向成分(behavioral-tendency)

一般来说,上述三者是协调一致性的,如果不一致,情感成分会占主导地位。

 

态度与行为

很多时候,两者存在不一致。

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行为还受情境、认知、过去的经验的影响。

 

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观是抽象的,态度是具象的

价值观更稳定,对行为的影响更间接

态度,取决于价值,客观价值很重要,但主观价值更重要。

 

态度的功能

工具

自我防御

价值表现

认知

 

态度的形成

依从阶段-父母

认同阶段

内化阶段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1:传递者的因素

传递者的微信-不要说服对方

传递者的立场-共情,站在当事人这边

说服的意图

说服者的吸引力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2:信息的因素

权威人物-信息差异

引起适度的畏惧心

信息的价值倾向性

信息的提供方式:面聊【正式感】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3:接受者的因素

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点

人格因素:依赖性、自尊水平、社会赞许动机

个体心理倾向:叛逆心理、惯性、面子,等。

 

第二单元态度转变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4:情境因素

预先警告

分心/注意分散:降低防御

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

P是个体

O是客体

X是情境

 

态度转变理论2: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个体关于自我、环境、态度对象的认知,彼此是协调还是失调。

四种失调:

逻辑矛盾

文化价值冲突

观念矛盾

新旧经验相脖

 

态度转变理论3:社会交换论

个体对得失进行权衡后,产生的趋向与会比态度。

个体态度转变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

人不是被动的受环境影响,而是主动对诱因进行周密计算。

这个计算过程,未必意识得到

 

态度的测量

投射测验

行为反应测量-测谎仪的原理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2-23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NO.1社会动机概述

NO.2主要的社会动机

NO3.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社会动机概述

社会动机,即人的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

动机过程:

需要→紧张度→动机与行为→达成目标→紧张解除→新需要

 

 

第二单元主要的社会动机

亲合动机

长期的亲合剥夺,会导致心理问题。

外界压力越大,亲合需要越强。

恐惧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焦虑越高,亲合越低。

第一个孩子,比后续的孩子,恐惧越强的时候,亲合越高。

成就动机

个体的发展,有赖于一定水平的成就动机。

抱负水平,取决于成就动机的强弱。

与个体的成败经验也有关系。

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

目标的吸引力

成败与风险的主观概率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儿童成就动机的培养

家庭氛围:自律训练。和谐的家庭气氛、良好的活动模式

社会氛围:如城市的文化特点、学校/班级的氛围

 

权力动机:个体希望影响和影响他人的心理倾向。

两个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对无能的恐惧。

 

侵犯动机/攻击行为:

有意伤害别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心理倾向额。

侵犯的性质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社会评价三方面组成。

广义的侵犯,包括各种社会评价,

狭义的侵犯,专指反社会行为。

 

 

利他动机

集体无意识

 

第三单元社交情绪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2-23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社会知觉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认知者的经验图式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

 

印象形成的过程中的集中效应

 

 

内控者与外控者【把自己当作受害者】,把事件责任归于自己

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海德,人们喜欢追求不变的联系。

折扣原则。凯利,如果有其他原因,那么这一原因的作用会打折扣。

协变原则。人们希望希望找到各种可能因素的规律性协变。

凯利,三维理论,认为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

特异性信息、共同信息、一致性信息。

影响归因的因素

社会视角:角色不同,立场不同。

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

观察位置:注意的中心/角落

时间因素:时间越久远,越解释为事件背景的原因。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2-23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

 

社会化是终生行为。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知识和技能

社会规则

生活目标与希望

社会角色

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较好的遗传素质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

家庭

学校

大众媒体

参照群体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

语言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心理状态。

角色理论,根据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解释个体行为及规律。

社会角色分类

先赋角色、成就角色

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

功利型角色、表现型角色

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

 

角色扮演

角色期待

角色领悟

角色实践

角色失调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自我的定义

自我/自我意识/自我概念,

主我、客我

镜我: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

罗杰斯认为,镜我比真实自我对人更重要。

【自我认知】

 

自我的结构

物质自我【身体】

心理自我【心理层面、情感、情绪】

社会自我【社会当中的坐标】

理想自我【】

反思自我【觉察自己的问题】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的一致性【稳定性、确定性】

解释经验

决定期待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自我:8个月开始,3岁左右成形

社会自我:3岁到14岁左右,我的,她的界限

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

上述过程中,个体开始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一来,表现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理想的追求,发展处自尊和自信。

自我概念的测量---‘我是谁’

用6~7分钟,写出15个关于‘我是谁’的叙述句。

目的是自我观察、自我判断

写完之后,可以感受和评价自己写的句子。

 

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客观性

主观性

多重性

稳定性

契约性-双主体-理性-权利、义务、责任。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成就,抱负

影响自尊的因素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行为表现的反馈

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

[展开全文]
谭嘉俊 · 2021-02-23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第三节  感觉、知觉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安全感、存在感的初级来源。感觉剥夺使人恐慌、抑郁
感觉是一切高级心理现象的基础
外部感觉:来源于身体外部刺激    
内部感觉:来源于身体内部刺激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即感觉能力。跟感觉阈限成反比
感觉阈限,即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阈限(反映绝对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反映差别感受性)

第三单元 各种感觉
痛觉:生理、情绪、社会情境,多因素
听觉的波长范围:16-20000hz
可见光的范围 :380nm-780nm

第四单元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对同一感受器的长时间刺激,导致感受性变化
视觉:明适应和暗适应
嗅觉、触压觉等
听觉:很难适应,只能损伤
痛觉:不能适应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各感觉都有后像
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
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
感觉对比:同一刺激物,在其他的刺激背景下,感觉器官对该刺激物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对比的延申:自我认知、社会认知,都是在对比中产生判断,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了单一感觉,还引起了其他感觉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多种感觉的综合,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选择关注点) 
2,整体性 (把个体联系成一个整体)
3,理解性(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去理解一个事物)
4,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但知觉的影像却保持相对稳定)

敢于相信自己,同时保持敬畏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1)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2)根据知觉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
(3)根据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的特性,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距离知觉的线索:肌肉运动线索(眼周肌肉)、双眼线索(双眼视差产生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生物节律:生物钟
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真动:物体的运动被知觉到
运动错觉:
似动现象(流光灯给人的流动感),诱导运动(云在动,衬托月亮动),自主运动(星辰闪烁)
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不易改变的歪曲知觉

共情,知觉可能是错的,接受对方是对的可能性(重要)
 

[展开全文]
蒋志成 · 2021-02-20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授课教师

心理咨询师 大咖讲师

课程特色

视频(66)
PPT(21)
下载资料(20)
作业(56)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王乐2 开始学习 04、第一章 第四节 记忆
林溪 开始学习 13、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3
孙莉亚 加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