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029人加入学习
(6人评价)
2021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精讲课
价格 ¥ 1280.00
该课程属于 2021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实操强化拓展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目录
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
第二单元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维度
第三单元情和情感的种类
第四单元意志

第一单元情给和情感概述
情绪( emotion)情感( 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表情、动作

情绪、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情绪具有情境性、短暂性,一旦这一情境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体验就消失或改变;
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持久性,一经产生就比较稳定,一般不受情境左右。如友谊并不因朋友是否在眼前而改变。

情绪具有冲动性,其与理性成反比关系。而情感却往往具有理性价值,它可以指导和调整我们的行为。
情绪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悔恨时捶胸顿足,偾怒时暴跳如雷,而情感更加内隐,而不是外显,其更容易从细节处流露出来,而跟表情没有必然关系。

莹惜:
联系
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联系的
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通过情绪反应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支配情绪表现。

莹惜: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积极情绪是人际能力的重要因素,因为传递积极信息,包括对他人的积极认知。
持续的消极情绪是在给人提供信号,潜意识内心深处并不开心,需要面对和处理。

莹惜: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驱动人的行为,是人的动机系统。
如脂肪肝母亲,为了给孩子捐肝,持续暴走,终于肝脏恢复健康。
兴趣推动求知欲,推动认知行为。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莹惜:
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积极情绪使人注意积极信息,让人更具有亲社会性,更容易发出积极行为;消极情绪则反之。

莹惜:
第二单元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维度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是正负抵消、成对出现的。
有高点就有低点、有开心就有不开心,有紧张就有轻松、有激情就有平静,等。
人的情绪不是直线的,而是正弦曲线的。

莹惜:
二、情绪的种类
从情绪的状态(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分
心境: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莹惜:
1、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特点
(1)从发生强度和激动性上看,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的情绪体验,它的发生有时人们根本觉察不到。
(2)从延续时间上看,心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结体验,少则几天、几周,多则数月、数年。
(3)从影响范围来看,心境是一种具有非定向性、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即心境不指向某一特定事物,而是使人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染上了某种情绪色彩。

莹惜:
2、激情
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爆怒。
特点
(1)爆发性。激情的发生过程十分迅猛,大量的心理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喷发而出,有如火山爆发,强度极大。
2)冲动性。常出现“意识狭容现象”(即个体在激情状态下,认知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此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容易失控)。
(3)持续时间短。冲动一过,事过境迁,激情也就弱化或消失了

(4)明确的指向性。激情通常由特定对象引起,如意外的成功会引起狂喜,理想的破灭可导致绝望。

(5)明显外部表现。如愤怒时垂胸顿足,狂喜时手舞足蹈

[展开全文]

意识与注意

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法国生物学家乔治·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的觉察,

包括对外界的觉察、对内在的觉察,以及评价。

意识通道的容量是有限的,它用于管理、调节身心系统,使心理活动集中、有效。

无意识,是指不需要意识随时随地的觉察和控制,就可以自然而然发生的状态。如走路时左右脚不需要刻意觉察。

潜意识和前意识

注意概述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单独的心理过程。注意看、注意听

一、定义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特征

1.指向性(选择性)

2.集中性(维持性)

注意的外部表现 :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活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传统的养生运动,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当下的自我觉察的过程。

注意和种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involuntary attention

定义: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条件)

1.刺激的强度(上课时,讲课声音的大小等)

2.刺激的运动性(讲课时的手势、表情等)

3.刺激物的新异性(老师的变化等)

主观原因

1.个体的饮食需要、亲密需要、求知欲、等

兴趣(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和态度

热爱/不喜欢 、为了...成绩、奖励

鸡尾酒会效应

夜间孩子的哭声  (任务、关心、关爱)

2.个体的情绪状态(投射测验)

3.个体的身体状况

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voluntary attention

1.概念: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唤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 加深对任务的理解  一件事的意义,如健身、读书。脂肪肝母亲暴走7个月,每天10公里,为给孩子捐肝。
  • 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手机、饮食等
  • 培养坚强的意志力(目标的清晰性、连贯性)
  • 培养间接兴趣(为了...)

3.有意后注意 post voluntary attention

概念 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点:1.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2.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

3.是人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广度(范围)

在同 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概念  注意保持在一定对象上的时间  注意的起伏现象  指由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形成的注意的动摇现象。

3.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分心(注意分散)  1> 概念:由于内外诱因的影响,注意离开了该注意的对象而转向了无关的对象。2>引起分心的原因:客观因素:多余的无关刺激的吸引、环境的嘈杂、对象与活动的过于单调等。深夜与白天,宿舍与图书馆。2>生理因素:疲劳困倦、兴奋水平低、身体不适、神经衰弱等。应激。3>心理因素: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意志薄弱,目的动机不明。

如何克服分心 :1>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力2>排除无关诱因与干扰,保持环境的安静3>提高个体的积极性4>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5>劳逸结合,防止过分疲劳,注意身体健康6>保持清晰的目标性,形成稳定的动力。

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一时俱成。----刘昼《新论专学》

注意的分配:概念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与对象。

实现的条件:1>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已经达到 了自动化的程度2>同时人事的两种以上的活动,只能有一种是不熟练的3>同时进行的活动之间,形成了有一定联系的活动系统。比如:驾驶手动汽车油门和刹车的配合

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目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能够暂时保留未解决的问题的程度 (高考感觉一门没考好,恋爱与学习)

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因素: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3>个体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展开全文]
郝静 · 2021-05-19 · 该任务已被删除 1

研究心里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发展性,实用性

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人的心里和行为,根据观察结果来推断心里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方法,也叫自然观察法

2,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3,测验法: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的测量工具4,实验法:探索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意识和行为是一种反射

1,条件反射是生理现象也是心里现象

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3,无条件反射:人和动物不学而能的

4,条件反射:通过被动学习,

5,操作条件反射:人或动物主动做出动作,获得奖励形成的条件反射

[展开全文]
  1. 主张人性是“有善有恶”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世硕。
  2. “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这是(艾宾浩斯 )的名言。
  3.  
[展开全文]
胡佳1 · 2021-08-24 · 第一章 绪论 0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1、定义:心理活动怼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客观因素:刺激的强度、刺激的运动性、刺激物的新异性

主观因素:个体的需要,情绪状态,身体状态

2、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条件:加深对任务的理解、排除无关刺激干扰、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培养间接兴趣

3、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的目标,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分心

四、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与对象

条件:一种达到自动化程度,只能一种不熟练、行政一定联系的活动系统

五、注意的转移

主动的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

能够暂时保留未解决de

[展开全文]

需要与动机

一、概述

需要的种类:自然、社会、物质、精神

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是一种“缺乏感”

动机:是个体朝向某一个目标,维持这种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

生理动机、社会动机(兴趣、爱好)

二、动机的分类

内在动机:个体的内在需要

外在动机:外部环境的影响

三、*需要的层次理论

低层次需要、又叫确实性的需要

gao ceng

[展开全文]
  1.  
[展开全文]
王水昊 · 2021-03-29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1. 从视网膜出来的视神经,最终到达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
  2. 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3. 斯金纳的条件反射是工具条件反射。
  4.  
[展开全文]
胡佳1 · 2021-08-25 · 第一章 生理基础 0

情绪、情感和意志

一、情绪情感的概述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二、情绪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情绪具有情境性、短暂性 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剧药较大的稳定性、持久性。内隐不外显,更容易从细节处流露出来,而跟表情没有必然关系。

情绪具有冲动性、其与理性成反比关系,而情感却往往具有理性价值,它可以指导和调整我们的行为。

联系:情感通过情绪反应来表达,情感支配情绪表现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2、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

3、动机功能:情绪、情感驱动人的行为,是人的动机系统

4、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四、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维度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是正负抵消、成对出现的

五、情绪情感的种类

1、快乐: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紧张解除

2、愤怒:愿望达成过程中,一再受到妨碍

3、恐惧:缺乏处理或摆脱可怕情景的能力

4、悲伤:失去热爱或盼望的事物

情绪的种类

1、*情绪的状态 

心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

发生强度和激动性微弱、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非定向性、弥散性的情绪体验

激情: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明确的指向性、明显外部表现

应激: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

超压性、超负荷性、产生原因(与自我应付能力有关)、作用(积极反应、消极反应)

2、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个体根据一定的刀割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或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人类对美的追求具有共性,美感与道德感密切相关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受社会道德观念和个人世界观影响

六、意志

定义: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

内心动机的四种冲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冲趋避式冲突

1、自觉性,清楚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据此调节支配意志品质

2、坚韧性。 反之:顽固性,动摇性

3、果断性:迅速而合理的采取决定,反之优柔寡断,草率

4、自制性。反之冲动性、任性和怯懦

 

[展开全文]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上述内容,一般不考,但要充分理解。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前面三种简称:知情意

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人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体验,反映了需要。

3.意志过程:心理对目标行为的支配力量。

4.需要、动机:需要使人内在的不平衡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内部推动力。需要转化成具体的做事动机。

5.能力:完成任务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

6.人格: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先天气质、后天性格)

上述标黄内容,可能考选择题,要基本掌握,能够再认。后面会讲,现在不需要记忆。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问题: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依存于什么?来源于何处?

答: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 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神经系统越复杂,心理功能越完善。

​​​​​​​上述标黄内容,经常考选择题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全文]
郭苗a · 2021-04-16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人和动物都有保护物种延续的本能。比如人类社会中保护小孩子

[展开全文]

能力和人格

一、能力

1、能力的概述

2、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液体能力、晶体能力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

能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两头大中间小)

二、人格

1、概念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与社会统一性

三、气质

气质型学说

*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

四、性格

对现实稳定的态度,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性

性格的结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

五、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和动力理论

卡特尔:共同特质、个别特质、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艾森克“内外向、神经质、精神zhi

[展开全文]

1、本主义关心的主要命题不包括( )。

  • A.价值
  • B.尊严
  • C.潜能
  • D.行为

正确答案是 D, 你的答案是 C。你答错了

[展开全文]
李梅1233 · 2021-07-31 · 第一章 绪论 0

选择题

1、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过程(五感,想象);情绪/情感过程(人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心理);需要、动机能力人格

知、情、意、需、能、格。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例:狼孩卡玛拉)

[展开全文]
贾悦 · 2021-04-16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需要和动机概述

需要的种类

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是一种“缺乏感”。

需要达到一定强度,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就会形成动机。它是推动行为的内部条件。

诱因,是推动行为的外部条件。

动机,是个体朝向某一目标,维持这种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

同一行为,背后可能有各种复杂的动机。

形似的动机,也可能引起不同的行为。

动机与效果,可能存在不一致。

生理动机、社会动机

生理动机,跟个体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动机,也称为内驱力。如,饮食、休息、性欲等。

社会动机,跟人类社会文化需要有关的动机。如,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利动机等。

兴趣、爱好,

都属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所以属于社会性动机。

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

动机的分类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个体的内在需要

如,出于对好奇心而学习

外在动机:外部环境的影响

如,出于老师的奖励而学习。

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道德、创造力、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尊重需求:自尊、信心、成就、尊重他人、被他人尊重。

归属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

安全需求:人生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生理需求:呼吸、食物、水、性、睡眠、生理平衡、分泌。

一般来说,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顾及。

低层次的需要,出现的早

高层次的需要,出现的晚

自我实现的需要,到了青少年期才出现。

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的需要

高层次的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展开全文]

耶基斯多德
亲合动机 --亲社会

成就动机--抱负水平(影响因素:目标的吸引力,成败与风险的主管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儿童成就动机的培养:家庭氛围,社会氛围

权利动机: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对无能的恐惧

侵犯动机:有意的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满足的心理倾向 
弗洛伊德-死本能
挫折-侵犯学说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群体中的社会角色,大众传媒的影响

利他动机--利他行为是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展开全文]
甘祥 · 2021-06-22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以及需要、动机,能力和人格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必考)

心理学发展简史: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在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标准着心理学

学派:构造心理学(意识,纯科学),机能主义(杜威,实用主义),行为主义(华生  刺激--反应),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尹德)

 

[展开全文]
郑巍巍 · 2021-07-31 · 01、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1 0

幼儿期是个体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国内关于词汇量发展研究表明,大体上,3岁儿童的词汇量为1000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6岁儿童的词汇量为3000左右,7岁儿童的词汇可多达4000个左右,其中3-4岁儿童词汇量发展最快,幼儿期平均每天增加数个词。

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标准:1.反应性:对婴儿发出的信号给予积极的应答,2.情绪性:通过积极情绪与婴儿感情交流,3.社会性刺激:通过互动满足婴儿的社会活动需要。

 

[展开全文]
何焕 · 2021-09-27 · 第三章 婴儿期 0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表情、动作

1、面部表情

通过眼部、面部、口部肌内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厌恶:1、鼻子皱起。

          2、上嘴唇上扬

吃惊

        1、眉毛向上挑

        2、眼睛圆睁

        3、嘴唇无意识地张开

恐惧:

        1、双眉上扬、聚拢

        2、上眼皮上扬

        3、眼袋紧绷

        4、双唇向两耳水平方向略微拉伸

轻蔑:

         1、只有脸一侧的嘴角紧闭、上扬

快乐:

         1、真实的笑容永远会有

              眼角皱纹

             脸颊鼓起

            眼睛周围肌肉运动

生气:

          1、眉头紧蹙、下沉

          2、瞪眼

          3、双唇紧闭

悲伤:

          1、上层眼皮下垂

          2、两眼无光

          3、两侧嘴角微微下拉

2、肢体表情

身体距离、身体倾向、身体朝向、身体正面的遮挡、安抚动作等。

其他,如不由自主的敲桌子等

3、言语表情

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的,也是一种副语言现象。如言语中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

例如人们惊恐时尖叫:悲哀是声调低沉,节奏缓慢,气愤是声高,节奏变快,爱慕时语调柔软且有节奏。

二、情绪、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统称为感情,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布严格。但作为科学概念,情绪情感是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区别:情绪具有情境性、短暂性,一旦这一情境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体验就消失或改变。

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持久性,一经产生就比较稳定,一般不受情境左右。

情绪具有冲动性,其与理性成反比关系。而情感却往往具有理性价值,它可以指导和调整我们的行为。

情绪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悔恨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暴跳如雷。而情感更加内隐,而不是外显,其更容易从细节处流露出来,而跟表情没有必然关系。

联系:

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联系的

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通过情绪反应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支配情绪表现。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积极情绪是人际能力的重要因素,因为传递积极信息,包括对他人的积极认知。

持续的消极情绪是在给人提供信号,潜意识内心深处并不开心,需要面对和处理。

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

友好的表情让你快速融入环境

观察细微表情可以帮助你分析所处人际环境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驱动人的行为,是人的动机系统。

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积极情绪使人注意积极信息,让人更具有亲社会性,更容易发出积极行为,消极情绪则反之。

第二单元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维度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是正负抵消、成对出现的。

有高点就有低点、有开心就有不开心,有紧张就有轻松、有激情就有平静,等。

人的情绪不是直线的,而是正弦曲线的。

变化维度

(一)动力性   增力-减力

(二)激动度   激动-平静

(三)强度       强-弱

(四)紧张度    紧张-轻松

 

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人类原始的基本情绪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1.快乐:追求并达到所盼望的目的。

2.愤怒:愿望达成过程中,一再受到妨碍。

3.恐惧:缺乏处理或摆脱可怕情景的能力。

4.悲哀:失去热爱或盼望的事物。

二、情绪的种类

从情绪的状态(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分

心境: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的状态。

特点:(1)从发生强度和激动性上看,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的情绪体验,它的发生有时人们根本觉察不到。

            (2)从延续时间上看,心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体验,少则几天、几周、多则数月、数年。

            (3)从影响范围来看,心境是一种具有非定向性、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即心境不指向某一特定事物,而是使人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染上了某种情绪色彩。

2、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爆怒。

特点:

(1)爆发性。激情的发生过程十分迅猛,大量的心理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喷发而出,有如火山爆发,强度极大。

(2)冲动型。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个体在激情状态下,认知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此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容易失控)。

(3)持续时间短。冲动一过,事过境迁,激情也就弱化或消失了。

(4)明确的指向性。激情通常由特定对象引起,如意外的成功会引起狂喜,理想的破灭可导致绝望。

(5)明显外部表现。如愤怒是捶胸顿足,狂喜时手舞足蹈。

3、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

(1)超压性。无论在危险情境,还是紧要关头,由于强烈刺激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2)超负荷性。应激状态下,个体必然会在生理、心理上承受超乎寻常负荷,必须充分调动体内各种能量或应付紧急、重大的事变。

(3)产生原因。与个体对所面临的情境的自我应付能力有关。当个体意识到情境要求超出了自己的应付能力时,就会处于应激状态。

(4)积极与消极。

积极反应:急中生智,力量倍增,个体智力、体力都超水平发挥,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其摆脱困境,人们通常在此时可做出平常做不到的事情。

消极反应:表现为惊慌失措,意识狭窄,四肢瘫痪。持续应激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一般说来,应激状态的某些消极影响可以调节:过去的知识经验,良好的性格特征,高度的责任感等,都是在应激状态下防止行为紊乱的重要因素。

三、情感的种类

(一)道德感

1、含义: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或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时,对已会产生自豪、得意等情感,对他人会产生敬佩、羡慕、尊重等情感,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不符合道德规范时,对已会产生自责、内疚等情感。

2、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爱情、责任感、良心。

3、特点:社会性、历史性,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

(二)美感

1、含义: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种类:(1)自然美感(2)社会美感(3)艺术美感

3、特点:人类对美的追求具有共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感因不同的文化、民族而存在着差异性。一般说来,人类的自然美感具有较大的共性。而社会美感与艺术美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美感与道德密切相关:无论是客观现实本身还是其在艺术作品上的反映,在它们激发美感体验时,也往往会激起一定的道德感。美感与道德感有时一致,有时有区别;外表美内在美。

(三)理智感:

1、含义:是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人们在探索未知的事件时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迟疑、惊讶、焦躁以及问题解决后的喜悦、快慰,在评价事物时坚持自己见解的热情,为真理而献身时感到的幸福与自豪,由于违背和歪曲了事实真相而感到羞愧等.....

2、形成与作用: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发过来又给智力活动以巨大的推动。

3、特点:虽然理智感在全人类中表现出许多共性,但仍受社会道德观念和个人世界观影响。因而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等,都反映了每个人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第四单元    意志

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中,内心动机的四种冲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意志品质

自觉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

(一)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据此主动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意志品质。

这种品质往往反映了一个人坚定的立场和信仰,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

“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受暗示性强”,与自觉相反的是盲从性和独断性。

(二)坚韧性

意志的坚韧性指一个人在实现预期目的的行动过程中,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品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此相反的是顽固性、动摇性等。

(三)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根据复杂多变的情境,善于分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飞机驾驶员、汽车司机的果断性”

与此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四)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根据预期目的或既定要求,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意志品质。

“必要时能抑制激情、爆怒、愤慨、失望”

与此相反的是冲动型、任性和懦弱。

自觉性:

含义:对自己行动的社会意义和目的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主动支配行动

相反品质:盲目性、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果断性:

含义:迅速作出决定并付诸实施

相反品质:优柔寡断、冒失

自制性:

含义:能合理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相反品质:怯懦、冲动

坚持性:

含义:能百折不挠地决定贯彻始终

相反品质:动摇、顽固与执拗。

 

 

 

 

 

 

 

 

 

 

 

 

 

 

 

[展开全文]

1、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客观性(科学的方法和步骤,中立的态度);系统性(多因素作用);发展性(变化和发展);实用性(解决问题)。

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观察法(明确目的,不参与,表格化);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标准化);实验法(因果);个案法(生活常见)。

3、美.罗杰.斯佩里,割裂脑实验,左,言语;右,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

法.布洛卡,言语表达区域叫做布洛卡区;

大脑两半球单侧化;

4、意识和行为是一种反射。

条件发射是心理、生理现象;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条件反射(人为)和无条件反射(天性);

操作条件反射(自主学习)。

5、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规律

条件反射的抑制(外、保护性、消退、分化);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动力定型(顺序定型)

 

 

 

[展开全文]
贾悦 · 2021-04-17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授课教师

心理咨询师 大咖讲师

课程特色

视频(66)
PPT(21)
下载资料(20)
作业(56)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