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8人加入学习
(0人评价)
2020年消防《月测评》试卷

2020年消防《月测评》试卷

价格 ¥ 2980.00
该课程属于 2020年一级消防私人定制班39800 请加入后再学习

1、14题: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5.1,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没有封闭楼梯间

2、22题:对铜有腐蚀而对铝腐蚀相对较轻的环境、氨压缩机房等场所应选用铝芯线缆;重要电源、重要的操作回路及二次回路、电动机的励磁回路等需要确保长期运行在连接可靠条件下的回路,移动设备的线路及振动场所的线路,对铝有腐蚀的环境,高温环境、潮湿环境、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工业及市政工程等场所不应选用铝芯线缆

3、27题:根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4.0.9,消防水泵房、机械加压送风排烟机房、固定灭火系统钢瓶间、配电室、变压器室、发电机房、储油间、通风和空调机房等,其室内所有装修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根据4.0.6,建筑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中庭、走马廊、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等共享空间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和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根据4.0.10,消防控制室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应采用不低于B1级装修材料。
根据4.0.4,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顶棚采用A级装修材料,墙面、地面采用不低于B1级装修材料;地下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顶棚、墙面、地面采用A级装修材料

4、29题: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7.3.6,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根据7.3.7,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³,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根据7.3.8-3,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5、37题: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3.3.2中注的规定,耐火等级一、二级,建筑体积V>50000m³的公共建筑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为40L/s,当单座建筑的总建筑面积大于500000㎡时,建筑物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按本表规定的最大值增加一倍,60万平米的商业综合体的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为80L/s

6、39题: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0.10,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严重危险级的作用面积为260㎡,干式系统的作用面积应按照上述的1.3倍确定,即作用面积不应小于260×1.3=338(㎡)

7、41题:雨淋阀组的电磁阀入口应设过滤器,并联设置雨淋阀组的雨淋系统,其雨淋阀控制腔的入口应设止回阀

8、44题:根据传动管内充压介质不同,可分为充液传动管和充气传动管,充液传动管和充气传动管上安装的喷头均为闭式喷头

9、46题: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5,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根据3.1.12,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
2.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
3.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
4.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
根据3.1.7,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
根据《 HYPERLINK "https://gf.1190119.com/list-78.htm"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5,组合分配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保护5个及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或48h内不能恢复时,二氧化碳要有备用量。

10、47题:

在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的管道上应设单向阀

11、题: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14,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无管网灭火系统也称预制灭火系统

12、49题:根据《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2.3,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和其他对普通泡沫有破坏作用的甲、乙、丙类液体,以及用一套系统同时保护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的,必须选用抗溶泡沫液
根据3.2.2-2,保护非水溶性液体的泡沫液的选择,当采用非吸气型喷射装置时,应选用水成膜或成膜氯蛋白泡沫液

13、51题:根据《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4.2.7,防火堤内泡沫混合液或泡沫管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上泡沫混合液或泡沫水平管道应敷设在管墩或管架上,与罐壁上的泡沫混合液立管之间宜用金属软管连接;
2.埋地泡沫混合液管道或泡沫管道距离地面的深度应大于0.3m,与罐壁上的泡沫混合液立管之间应用金属软管或金属转向接头连接
3.泡沫混合液或泡沫管道应有3‰的放空坡度
4.在液下喷射系统靠近储罐的泡沫管线上,应设置用于系统试验的带可拆卸盲板的支管
5.液下喷射系统的泡沫管道上应设置钢质控制阀和逆止阀,并应设置不影响泡沫灭火系统正常运行的防油品渗漏设施

14、52题:根据《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2,喷放干粉时不能自动关闭的防护区开口,其总面积不应大于该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15%,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许用压力不宜小于1200Pa
根据3.1.3,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15、53题: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4.1,下列场所宜选择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1.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
2.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舞台上方、建筑高度超过12m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3.低温场所。6.人员不宜进入的场所。
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较大损失的场所,如通信设施、服务器机房、金融数据中心、艺术馆、图书馆、重要资料室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如无尘室、精密零件加工场所、电子元器件生产场所等,需要早期探测火灾的特殊场所。应选择高灵敏型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16、54题: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1.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铜芯电线电缆,报警总线、消防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等传输线路应采用阻燃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
4.需要进行隐蔽探测的场所。
5.需要进行火灾早期探测的重要场所。

17、55题: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6.2.17,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高灵敏型探测器的采样管网安装高度不应超过16m ;高灵敏型探测器的采样管网安装高度可超过16m;采样管网安装高度超过16m时,灵敏度可调的探测器应设置为高灵敏度,且应减小采样管长度和采样孔数量。
2.探测器的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
3.一个探测单元的采样管总长不宜超过200m,单管长度不宜超过100m ,同一根采样管不应穿越防火分区。采样孔总数不宜超过100个,单管上的采样孔数量不宜超过25个。

4.当采样管道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毛细管长度不宜超过4m。
5.吸气管路和采样孔应有明显的火灾探测器标识。
6.有过梁、空间支架的建筑中,采样管路应固定在过梁、空间支架上。
7.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2℃温差间隔或3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采样孔不应背对气流方向。
8.采样管网应按经过确认的设计软件或方法进行设计。
9.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故障信号等信息应传给火灾报警控制器,涉及消防联动控制时,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还应传给消防联动控制器。

18、56题:1.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套)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从主要出入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积不超过1000㎡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报警区域可以按一个防火分区或一个楼层划分。

19、57题: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m~1.0m,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0m

19、60题: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6.1,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该系统计算风量的1.2倍。
根据4.6.3,除中庭外下列场所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³/(h·㎡)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³/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长边25m,应划分2个防火分区。
4.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³/(h·㎡)计算且不小于13000m³/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根据4.6.5,中庭排烟量的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排烟系统时,中庭采用机械排烟系统的,中庭排烟量应按周围场所防烟分区中最大排烟量的2倍数值计算,且不应小于107000m³/h;中庭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应按上述排烟量和自然排烟窗(口)的风速不大于0.5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

19、61题: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4.7,机械排烟系统应采用管道排烟,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金属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

20、64题:根据《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4.4.3,远程监控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时可选择下列接入方式:
①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移动通信模块接入公用移动网
②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无线电收发设备接入无线专用通信网络。
③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集群语音通路或数据通路接入无线电集群专用通信网络。

21、67题: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6.2.1,配电线路的短路保护电器,应在短路电流对导体和连接处产生热作用和机械作用造成危害之前切断电源。
根据6.2.2,短路保护电器,应能分断其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预期短路电流,应通过计算或测量确定。当短路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小于其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时,在该段线路的上一级应装设具有所需分断能力的短路保护电器;其上下两级的短路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配合,使该段线路及其短路保护器能本受通过的短路能量。
根据6.2.4,当短路保护电器为断路器时,被保护线路末端的短路电流不应小于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3倍

22、68题: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5.5.1,在非正常条件下,可能超压的下列设备应设安全阀: 1.顶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 2.顶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0.03MPa的蒸馏塔、蒸发塔和汽提塔(汽提塔顶蒸汽通入另一蒸馏塔者除外); 3.往复式压缩机各段出口或电动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等容积式泵的出口(设备本身已有安全阀者除外); 4.凡与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泵或蒸汽往复泵出口连接的设备不能承受其最高压力时,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泵或蒸汽往复泵的出口; 5.可燃气体或液体受热膨胀,可能超过设计压力的设备; 6.顶部最高操作压力为0.03-0.1MPa的设备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

23、70题:加油站的等级划分,总容积90m³<V≤150m³,单罐容积≤50m³,此加油站级别为二级加油站。

24、71题: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11.2.4,变压器室的门外为公共走道时,该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25、题: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8.2.3,车库机械排烟系统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25题:73 题: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8.2.1,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并应划分防烟分区。

26、74题:

根据《数据中心设计规范》13.1.2,A级数据中心的主机房,宜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也可设置细水雾灭火系统。
根据13.1.3,B级数据中心和C级数据中心的主机房宜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也可设置细水雾灭火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13.1.4,总控中心等长期有人工作的区域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7、75题: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4.1.3-2,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溜冰馆、游泳馆、射击馆、保龄球馆等防火分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当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也不得增加。故本题应至少划分两个防火分区

28、78题:

根据《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第1部分:用户信息传输装置》4.1.8.2,传输装置应有主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自动转换装置。当主电源断电时,能自动转换到备用电源;主电源恢复时,能自动转换到主电源。主、备电源的转换不应使传输装置产生误动作。备用电源的电池容量应能提供传输装置在正常监视状态下至少工作8h。

29、80题: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1部分:洒水喷头》5.2,
160737966666556689.png30、80题:面粉爆炸是化学爆炸,高压锅、汽车轮胎、气球属于物理爆炸,原子弹属于核爆炸

31、84题: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1.3,该仓库属于丙类仓库。
根据8.3.2-7,每座占地面积大于1500㎡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其他单层或多层丙类物品仓库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3.3.2,三级耐火等级的多层丙2类仓库最多允许层数为3层,每座仓库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200㎡,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400㎡,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除冷库的防火分区外,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规范规定增加1.0倍,故该仓库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地上部分每层至少应划分为3个防火分区。
根据3.2.9,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
根据3.3.2,地下丙类仓库的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后,建筑面积不应大于600㎡,地下部分至少应划分为4个防火分区。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2.4,该仓库一个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000㎡。
根据4.2.1,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故地下部分至少应划分为4个防烟分区。

32、85题:除高层民用建筑外,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或办公建筑,当建筑物的占地面积总和不大于2500m²时,可成组布置,但组内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4m。

33、87题:泡沫塑料厂的发泡加工厂房属于丙类厂房,地下一层内最远点距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地上二层最远点距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60m。

34、92题: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5.4.7,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且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不宜小于15m,并不宜大于40m
根据5.4.8,墙壁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高度距地面宜为0.70m;与墙面上的门、窗、孔、洞的净距离不应小于2.0m,且不应安装在玻璃幕墙下方;地下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使进水口与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大于 0.4m,且不应小于井盖的半径

民用建筑与10kV及以下预装式变电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35、93题:湿式系统、防护冷却系统采用湿式报警阀组;干式系统采用干式报警阀;雨淋系统采用雨淋报警阀组,水幕系统采用雨淋报警阀组或感温雨淋报警阀组。

36、94题:据题意该地下商场为中危险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充气管道上设置的压力开关控制预作用装置时,系统的作用面积应规定值的1.3倍确定。装设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的场所,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规定值的1.3倍确定系统的作用面积为160×1.3=208m2,系统的喷水强度为8×1.3=10.4L/(min·㎡),有吊顶的场所应采用直立型喷头。装设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的场所,当通透面积占吊顶总面积的比例大于70%时,喷头应设置在吊顶上方

37、95题: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4.2,IG541扑救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
28.1%灭火设计浓度应不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当保护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时,灭火浸渍时间应采用10min

38、96题:根据《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8.2.1,泡沫灭火系统水源的水质应与泡沫液的要求相适宜;水源的水温宜为4℃~35℃。当水中含有堵塞比例混合装置、泡沫产生装置或泡沫喷射装置的固体颗粒时,应设置相应的管道过滤器
根据3.2.1,非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低倍数泡沫液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液上喷射系统时,应选用蛋白、氟蛋白、成膜氟蛋白或水成膜泡沫液;
2.当采用液下喷射系统时,应选用氟蛋白、成膜氟蛋白或水成膜泡沫液;(不能使用蛋白泡沫)
根据3.7.6,泡沫液管道应采用不锈钢管
根据8.1.2,泡沫消防水泵、泡沫混合液泵应采用自灌引水启动。其一组泵的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时,其余的吸水管应能通过全部用水量。
根据5.1.4,全淹没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参数宜由试验确定,也可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参数。

39、97题: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3.3.1,电缆隧道的1个报警区域宜由1个封闭长度区间组成1个报警区域不应超过相连的3个封闭长度区间
根据12.1.3,道路隧道的报警区域应根据排烟系统或灭火系统的联动需要确定,且不宜超过150m。

40、98题: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9.1.7,当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用于电气火灾监控时,可接入电气火灾监控器。
根据9.1.4,非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不应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器回路。
根据9.1.3,在无消防控制室且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设置数量不超过8只时,可采用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根据9.5.2,未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将报警信号传至有人值班的场所。

41、100题: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3.1.5,夜总会、网吧等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m
根据3.1.6,经营性场所不得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人防工程内不得设置油浸电力变压器和其他油浸电气设备
根据3.1.3,人防工程内不应设置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残疾人员活动场所。

42、90题:建筑高度50.6m,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高度大于50m,无论是有空腔还是没有空腔,外墙外保温都得用A级,采用A级保温材料时,防护层的厚度规范没有要求。
根据《建规》6.7.12,建筑外墙的装饰层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但建筑高度不大于50m时,可采用B1级材料。
根据6.7.2,建筑外墙采用内保温系统时,保温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用火、燃油、燃气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以及各类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避难走道、避难间、避难层等场所或部位,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
2.对于其他场所,应采用低烟、低毒且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的保温材料;
3.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做防护层。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时,防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
根据6.7.8,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
根据6.7.5,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其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除住宅建筑和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外,其他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5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2)建筑高度大于24m,但不大于5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3)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
除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外,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有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其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高度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展开全文]
黄燕海南 · 2020-09-22 · 九月份技术实务预测卷 0

授课教师

一级消防金牌讲师

课程特色

考试(9)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陈烽烨 完成了 九月份综合能力预测卷
陈烽烨 完成了 九月份技术实务预测卷
陈烽烨 完成了 八月份综合能力预测卷
陈烽烨 完成了 八月份技术实务预测卷
陈烽烨 完成了 七月份综合能力预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