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4人加入学习
(0人评价)
2020年消防《月测评》试卷

2020年消防《月测评》试卷

价格 ¥ 2980.00
该课程属于 2020年一级消防私人定制班39800 请加入后再学习

1、23题:线路计算电流小于或等于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后者应小于或等于导体允许持续载流量

2、31题: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7.4.12,高层建筑、厂房、库房和室内净空高度超过8m的民用建筑等场所,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35MPa,且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按13m计算

3、35题: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5.1.11-4,每台消防水泵出水管上应设置DN65的试水,并应采取排水措施。

4、37题:s'=s+A/2=3000(规范允许最大面积)+(3000-1000)局部设自喷面积\2=4000

5、39题:民用建筑自喷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0.05MPa

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1.18,一只喷头的保护面积是指同一根配水支管上相邻喷头的距离与相邻配水支管之间距离的乘积

6、41题: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6.5.1,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置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分区和楼层应设置直径为25mm的试水阀。

7、44题:根据《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6.0.3,液动启动雨淋阀组的水喷雾灭火系统不适用于电气火灾场所。

8、47题:根据《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2.1,二氧化碳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7倍,并不得低于34%。

9、59题:根据《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4.5.2,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根据4.5.6,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

10、65题:使用二氧化碳扑救电气火灾时,如果电压超过600V,则应先断电后灭火

11、67题: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5.5.11,连续排放的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高出2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
根据5.5.4-4,泄放可能携带液滴的可燃气体应经分液罐后接至火炬系统。
根据5.5.4-1,可燃液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应接入储罐或其他容器。
根据5.5.21-3,距火炬筒30m范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放空

12、71题: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5.2.5,配电装置室内最远点到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m

13、63题:根据《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4.2.2,远程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控中心应能同时接收和处理不少于3个联网用户的火灾报警信息。
2 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获取火灾报警信息到监控中心接收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0s
3 监控中心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其他接处警中心转发经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的时间不应大于3s
4 监控中心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之间通信巡检周期不应大于2h,并能动态设置巡检方式和时间。3.0.1,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设置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应设置一个或多个远程监控系统,单个远程监控系统的联网用户数量不宜大于5000个

14、68题:根据《地铁设计防火标准》8.1.5,站厅公共区和设备管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或建筑结构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站厅公共区内每个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设备管理区内每个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宜超过750㎡

15、69题: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为Ⅱ类隧道。
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宜采用重点排烟方式
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隧道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对于长度小于1000m的三类隧道,隧道内、外的消火栓用水量可分别为10L/s和20L/s。
隧道内应设置ABC类灭火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通行机动车的一、二类隧道和通行机动车并设置3条及以上车道的三类隧道,在隧道两侧均应设置灭火器,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4具;②其他隧道,可在隧道一侧设置灭火器,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2具;③灭火器设置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00m。

16、76题: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4.1.3-1,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A级装修材料装修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
根据4.4.3,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分隔,并应符合相关规定。
根据4.2.4-4,下列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隔墙上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根据4.2.3,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与舞台之间的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5h,观众厅与舞台之间的舞台口应符合本规范第7.2.3条的规定;电影院放映室(卷片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观察窗和放映孔应设置阻火闸门

17、78题:凡是存在火灾隐患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火灾风险,但是有火灾风险的地方不一定有火灾隐患

18、79题:确定设计火灾场景与设定火灾、不同类型建筑的火灾荷载密度确定、烟气运动的分析方法、人员安全疏散分析、主动消防设施对火反应特性分析、火灾危害和火灾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性能化设计与评估所用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19、80题:第一类危险源是指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它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第一类危险源包括可燃物,火灾烟气及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成分,第二类危险源是人们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减小火灾损失所采取的消防措施中的隐患。柴油罐内的柴油是产生能量的能量源,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20、83题: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3建筑内的下列部位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但应符合相应规定
1甲、乙类生产部位和建筑内使用丙类液体的部位。
3甲、乙、丙类厂房(仓库)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
。(多层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
根据6.2.2,附设在建筑内的幼儿园的儿童用房、老年人照料设施,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或部位分隔,墙上必须设置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21、85题:

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或部位应划防烟分区;对于汽车库、修车库,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2000㎡;对于人防工程,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500㎡;挡烟垂壁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室内净空高度为3.5m的商场,一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000㎡。

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4.1.7 需设置排烟设施的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500㎡,但当从室内地面至顶棚或顶板的高度在6m以上时,可不受此限

    2 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22、86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4.6,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23、87题:对铜有腐蚀而对铝腐蚀相对较轻的环境、氨压缩机房等场所应选用铝芯电线电缆。火焰温度800~1000度,导体电阻增加3-4倍,需要校核电压损失,同时也考虑到火灾时耐火电缆自身的机械强度,因此,明敷的耐火电缆截面面积应不小于2.5㎡。照明与动力合用一个电源时,应有各自的分支回路,所有照明线路应有短路保护装置。照明电压220v,行灯供电电压不应超过36V。如在金属容器内及特别潮湿场所内作业,行灯不得超过12V。附带镇流器的各式荧光吸顶灯,应在灯具和可燃材料之间加垫瓷夹板隔热,禁止直接安装在可燃吊顶上。

24、89题: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13.2.12,干式消火栓系统允许的最大充水时间不应大于5min
根据7.1.6,干式消火栓系统的充水时间不应大于5min,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供水干管上宜设干式报警阀、雨淋阀或电磁阀、电动阀等快速启闭装置,当采用电动阀时开启时间不应超过30s;3 在系统管道的最高处应设置快速排气阀。

25、90题: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8.1.5,室内消火栓系统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不大于20L/s且室内消火栓不超过10个,又不宜布置成环状时,可布置成枝状
根据8.1.3,向室外、室内环状消防给水管网供水的输水干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输水干管应仍能满足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根据8.1.2,向两栋或两座及以上建筑供水时应采用环状给水管网,即多座建筑共用的消防管段应为环状,其他不共用的管段,如每座建筑引入管之后的管段,仅向该建筑供水,根据该建筑的要求设置环状或枝状,不是均应布置成环状;
根据8.1.6,室内消火栓环状给水管道检修时才有此要求,枝状布置时不需要设置该阀

26、题: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6.1.4,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应采用直立型洒水喷头或干式下垂型洒水喷头;
根据6.1.7,下列场所宜采用快速响应洒水喷头。当采用快速响应洒水喷头时,系统应为湿式系统。1公共娱乐场所、中庭环廊;2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及治疗区域,老年、少儿、残疾人的集体活动场所;3超出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水高度的楼层;4地下商业场所;
根据7.1.16,防火分隔水幕的喷头布置,应保证水幕的宽度不小于6m。采用水幕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3排;采用开式洒水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2排。防护冷却水幕的喷头宜布置成单排
根据6.1.2,闭式系统的洒水喷头,其公称动作温度宜高于环境最高温度30℃

27、93题:根据《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3.4.9,系统的设计持续喷雾时间应符合的要求包括:
①用于保护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配电室等电子、电气设备间,图书库、资料库、档案库、文物库,电缆隧道和电缆夹层等场所时,系统的设计持续喷雾时间不应少于30min
②用于保护油浸变压器室、涡轮机房、柴油发电机房、液压站、润滑油站、燃油锅炉房等含有可燃液体的机械设备间时,系统的设计持续喷雾时间不应少于20min
③用于扑救厨房内烹饪设备及其排烟罩和排烟管道部位的火灾时,系统的设计持续喷雾时间不应少于15s,设计冷却时间不应少于15min
④对于瓶组系统,系统的设计持续喷雾时间可按其实体火灾模拟试验灭火时间的2倍确定,且不宜小于10min

28、94题:根据《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1,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全淹没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封闭空间内的火灾;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不需封闭空间条件的具体保护对象的非深位火灾。
根据3.3.1,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设计可采用面积法或体积法。当保护对象的着火部位是比较平直的表面时,宜采用面积法;当着火对象为不规则物体时,应采用体积法。B选项不正确。
根据5.1.7.4,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储存容器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距储存容器间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5m,排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正常排风量宜按换气次数不小于4次/h确定,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8次/h确定。
根据5.2.1,在组合分配系统中,每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应设一个选择阀。选择阀应设置在储存容器间内,并应便于手动操作,方便检查维护。选择阀上应设有标明防护区的铭牌。
根据5.3.1.3,挠性连接的软管必须能承受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温度,并宜采用不锈钢软管

29、题:专用储存装置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根据5.1.1,驱动压力不得大于干粉储存容器的最高压力

30、96题: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4.6.3,疏散通道上设置的防火卷帘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联动控制方式,防火分区任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
在卷帘的任一侧距卷帘纵深0.5m~5m内应设置不少于2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
2、手动控制方式,应由防火卷帘两侧设置的手动控制按钮控制防火卷帘的升降

31、97题: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3.1.3,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系统的选择,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  1)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2)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2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0m2

33、98题:甘油、润滑油属于丙B类液体;重柴油属于丙A类液体;二硫化碳、对二甲苯属于甲B类液体。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6.4.7,下列储罐的通气管上必须装设阻火器:
①储存甲B类、乙类、丙n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和地上卧式储罐;
②储存甲B类和乙类液体的覆土卧式油罐;
③储存甲B类、乙类、丙A类液体并采用氮气密封保护系统的内浮顶储罐。

34、99题: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5.0.2,站内停车位应为平坡,道路坡度不应大于8%,且宜坡向站。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停车位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

35、100题:安全检查表的形式主要有提问式和对照式两种。

[展开全文]
黄燕海南 · 2020-09-22 · 八月份技术实务预测卷 0

授课教师

一级消防金牌讲师

课程特色

考试(9)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陈烽烨 完成了 九月份综合能力预测卷
陈烽烨 完成了 九月份技术实务预测卷
陈烽烨 完成了 八月份综合能力预测卷
陈烽烨 完成了 八月份技术实务预测卷
陈烽烨 完成了 七月份综合能力预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