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16人加入学习
(2人评价)
健康管理师 基础知识基础精讲课-吕青+衣铖
价格 ¥ 2180.00
该课程属于 2020年健康管理师通关保障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2节 基本的策略:内容 是通过对健康的评估和控制。

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危险干预

 收集 评估 干预

 概念:生活方式是指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

生活方式管理:特点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 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生活方式。

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1教育 2激励 3训练 4营销

知—信—行 

需求管理概念:1理念 2实质 3目标 4手段

影响需求主要因素:4种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求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主要工具与实施策略:1  24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2 转诊服务

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健康课堂

5服务预约等

有的时候,需求管理还会以 守门人 的形象出现在疾病管理项目中。

疾病管理概念: 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病人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改善个体或群体健康为标准

疾病管理的特点:1 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齐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这也是疾病管理与传统的单个病例管理的区别。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种类1 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综合的人群管理

                                  4疾病管理

                                   5灾难性病伤管理

                                    6残疾管理

 

[展开全文]

1.健康需求管理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感知道的需要

2.需求管理的内容:1)自我保健报务 ,2)人群就诊分流报务

3.

[展开全文]

生活方式特点:

以个体为中心 主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与预防为主 有效整合三级预防生活方式

实践四个主要技术: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知-信-行

需求管理:1理念、2实质、3目标、4手段

需求管理:24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转诊服务   互联网卫生信息数据库  健康课堂  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人群识别、巡诊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病人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疾病管理3个特点:1目标人群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2不以单个病列或其单词就诊实践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疾病管理与传统的单个病列管理的区别、3医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萧条至关重要

 

[展开全文]

1.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危险干预三部分.

2.慢性病与共同危险因素的内在关系:

(上游)吸烟,酗酒,缺少运动,饮食不平衡,睡眠缺乏,持续压力,慢性感染----(中游)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下游)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导致死亡,残疾

3.慢性病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肥胖是罪恶的土壤.

4.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5.膳食,身体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国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6.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性:社会环境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决定基因表达,”基因给枪上膛,是生活方式扣动了扳机”

7.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生活方式.

8.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4种:<1>教育<2>激励<3>训练<4>营销

9.影响需求管理的主要因素:<1>患病率<2>感知到的需要<3>消费者选择偏好<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10.需求管理的主要工具与实施策略:<1>24小时电话就诊分流服务<2>转诊服务<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4>健康课堂<5>服务预约等<6>有时候,需求管理还会以“守门人“的形象出现在疾病管理项目中.

11.疾病管理强调病人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12.疾病管理必须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病人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13.疾病管理3个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如糖尿病管理.<2>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14.生产力损失的计算是以全部替代职员的所有花费来估算的,必须用这些职工替代那些由于残疾而缺勤的员工.

15.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种类:1.生活方式管理,2.需求管理3.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4.疾病管理5.灾难性病伤管理6.残疾管理.

[展开全文]

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种类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4、疾病管理

5、灾难性病伤管理

6、残疾管理

[展开全文]

基本策略

1:收集,评估,干预

2;生活方式管理:个体,预防

3,需求管理:理念,实质,目标,手段

4,疾病管理,

5,残疾管理

 

 

 

 

 

 

 

[展开全文]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危险干预

肥胖是疾病来源

生活方式管理:膳食、身体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

特点1:以个体为中心

2:以预防为主

需求管理概念:理念   实质  目标   手段

疾病管理:包含人群识别、询证

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种类: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综合人群健康管理 4、疾病管理  5、灾难性病伤管理  6、残疾管理

[展开全文]

1、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组成: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干预

2、平和膳食、身体活动、吸烟、适度酒饮、精神压力

3、生活管理的重要性:遗传、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社会环境

特点:1、以个体为中心 2、预防

四种主要技术:1、教育: 知信行 2、激励 

3、训练   4、营销

需求管理:理念  实质 目标  手段

改善个体或群体健康为基准

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种类:1、生活方式管理2、需求管理3、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4、疾病管理5、灾难性病伤管理 6、残疾

疾病管理: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病人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展开全文]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求(最重要因素)

3.消费者的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展开全文]

***健康管理的内容:是通过健康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危险干预三部分中前两者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而健康危险干预则是根据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指导个体维护自己的健康,降低已经存在的健康风险。 收集、评估、干预

研究发现,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肿瘤及慢性ll型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缺少身体活动等几种健康危险因素有关。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的内容:慢性病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果多因、互为因果”。 肥胖是罪恶的土壤

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慢性病之间内在关系已基本明确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有:

正常健康人一低危人群一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一疾病一并发症的自然规律。

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生活方式管理:从健康服务的角度来说,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该定义强调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因为后者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生活方式管理通过健康促进技术,如行为纠正和健康教育,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与危害的严重性相对应,膳食、身体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性:社会环境、生活方式、遗传、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管理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

在实践中,四种主要技术常用于促进人们改变生活方式。

1.教育:传递知识,确立态度,改变行为。知-信-行

2.激励:通过正面强化、反面强化、反馈促进、惩罚等措施进行行为矫正。

3.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参与式训练与体验,培训个体掌握行为矫正技术。

4.营销:利用社会营销的技术推广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的大环境,促进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需求管理策略的理念:如果人们在和自己有关的医疗保健决策中扮演积极作用,服务效果会更好。

**需去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健康服务,控制医疗成本,促进健康服务的合理利用。

**需求管理的目标: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需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需求管理常用的手段:寻求手术的替代疗法、帮助病人减少特定的危险因素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自我保健和干预等。根治癌前病变。

*影响需求主要因素?

四种因素影响人们的健康服务消费需求:

1.患病率。患病率可以影响健康服务需求,因为它反映了人群中疾病的发生水平。

2.感知到的需求。个人感知到的健康服务需要是影响服务利用的最重要的因素。

3.消费者选择偏好。消费者选择偏好的概念强调个人在决定其健康干预措施时的重要作用。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的职责是帮助个人了解这种治疗的益处和风险。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事实表明,一些健康因素以外的因素,如个人请病假的能力、残疾补贴、疾病补助等都能影响人们寻求医疗保健的决定。

***需求管理主要工具与实施策略?

常见的方法:24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转诊服务;

                     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健康课堂;

                     服务于约等。

有时候,需求管理还会以“守门员”的形象出现在疾病管理项目中。

***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与病人沟通的系统,它强调病人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疾病管理支撑医患关系和保健计划,强调运用循证医学和增强个人能力的策略来预防疾病的恶化,它以支持性地改善个体或群体健康为基准来评估临床、人文和经济方面的效果。

疾病管理必须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病人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疾病管理的特点?

疾病管理具有3个主要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如糖尿病管理目的管理对象为已诊断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病人。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这也是疾病管理与传统的单个病例管理的区别。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病伤管理:是疾病管理的一个特殊类型,常见于肿瘤、肾衰竭、严重外伤等情形。

灾难性病伤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发生率低,需求长期复杂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的可及性受家庭、经济、保险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等,决定了灾难性病伤管理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具有以下特征: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求。

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残疾管理的目的?

它是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

从雇主的角度出发,根据伤残程度分别处理,希望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

对于雇主来说,残疾的真正代价包括失去生产力所造成的损失。

生产力损失的计算是以全部替代职员的所有花费来估算的,必须用这些职工替代那些由于残疾而缺勤的员工。

*残疾管理的因素?

造成残疾时间长短不同的原因包括医学因素和非医学因素。

1.医学因素:

(1)疾病或损伤的严重程度;

(2)个人选择的治疗方案;

(3)康复过程;

(4)疾病或损伤的发现和治疗时期(早、中、晚);

(5)接受有效治疗的容易程度;

(6)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7)年龄影响治愈和康复的时间,也影响返回工作的可能性(年龄大的时间更长);

(8)并发症的存在,依赖于疾病或损伤的性质;

(9)药物效应特别是副作用(如镇定剂)。

2.非医学因素:

(1)社会心理问题;

(2)职业因素;

(3)伤残者与同事、主管之间的关系;

(4)工作压力;

(5)工作任务的不满意程度;

(6)工作政策和程序;

(7)及时报告和管理受伤、事故、旷工和残疾的情况;

(8)诉讼;

(9)心理因素包括压抑和焦虑;

(10)信息通道流畅性。

*残疾管理的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恢复;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实行循环管理。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健康管理师大咖
健康管理金牌讲师

课程特色

视频(53)
PPT(17)
下载资料(20)

最新学员